理學院師資培育成果發表 臺師大學生展現多元教學能力

  • Post author:
師資培育學院葉怡芬副院長表示,當前中小學理工科教師職缺較為緊缺,理工科師培生在未來擁有更多職涯選擇。
理學院陳界山院長致詞
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於10月18日舉辦師資培育課程成果展,師資培育學院葉怡芬副院長與理學院陳界山院長攜手師生參與,並進行成果分享會。本次展覽共展示9篇研究,涵蓋多項理科領域,呈現學生在師培課程中的學習成果。

葉怡芬副院長表示,當前中小學理工科教師職缺較為緊缺,理工科師培生在未來擁有更多職涯選擇。儘管師培證照課程需修習較多學分,但此證照屬於國家級認證,具高度適用性,未來於其他地區教學同樣有效。她強調,師培課程不僅培養教學專業,還涵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與氣質,並鼓勵更多學生加入師培行列。陳界山院長則指出,師培生在實習階段可深入教學現場實作,為成為正式教師做好準備,並期待學生的成果發表。

多項作品展示出創新的教學方法。其中,作品「貨幣與生活」將貨幣與歷史故事相結合,讓學生學習匯率計算與臺灣貨幣更迭的背景,透過數學計算理解文化脈絡。「性別平等議題融入化學教育」則結合香水調配過程,向學生傳達香水並無性別之分,突破傳統行銷的刻板印象。

「slido在國中生物課堂之應用」則利用匿名留言功能,幫助教師分析不同班級學習狀況,設計符合學習程度的教材。「投影寶盒」以浮空投影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,讓學生親自實作,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。

另有作品「弦外之音:那些你不曾在音樂中注意到的事」運用聲波實驗證實人體節拍的自然性。「物理教學與探究實作課程」則透過科學探究步驟,訓練學生的實作能力與表達技巧。

作品「鏡中之影-揭曉光影之謎」由日常現象引發學生討論,深化光學知識理解;而「我想嘗試這樣教-課程設計的不同嘗試」則突破傳統教學模式,讓學生透過討論得出結論,提升自主學習能力。

參與的學生對此次成果展反應熱烈,認為不僅提升了專業知識,也拓展了未來教學的視野。(撰稿:校園記者光電116柯曉禹 / 編輯:張適 / 核稿:胡世澤 )

多項作品展示出創新的教學方法
化學系 鄭博元分享「性別平等議題融入化學教育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