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學院副院長、永續所首任所長方偉達 獲頒環境保護專業獎章

  • Post author:
理學院副院長、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優聘教授兼所長方偉達(右),8月16日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頒發「112年環境保護三等專業獎章」,此獎堪稱是環保界的諾貝爾獎,也是最高榮譽。

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副院長、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優聘教授兼所長方偉達,8月16日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頒發「112年環境保護三等專業獎章」,此獎堪稱是環保界的諾貝爾獎,表揚他長期致力於環境教育研究,培育環境保護專業人才,積極拓展國際環境教育經驗交流與合作,為亞洲首位獲得由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所頒發的領袖服務獎,教學與研究推動成效受國際肯定。

環境保護專業獎章每兩年辦理一次公開表揚,環保署經過三輪評選後,肯定方偉達教授在從事環境保護之研究、發明或著作,經審查認定對學術或業務,卓具效益,並且對環境教育、宣導具有重大貢獻,是本年唯一的學術類得獎者,由王雅玢副署長頒贈環保專業獎章。

方偉達教授服務本校11年,高考及格、教育部公費留美博士,曾經任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基層科員12年,在環保署負責全國的學校環境教育、環境影響評估業務長達9年。

方偉達曾任本校環境安全衛生中心主任,現任理學院副院長、永續所首任所長,並擔任45種國際SCIE、SSCI期刊、國內11種期刊審稿委員,每年審查超過120篇期刊論文,迄今發表國際期刊文章和專書文章200篇以上,出版中文專書20冊,英文專書5冊。

他也擔任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(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, SWS)亞洲委員會主席、社團法人臺灣濕地學會理事長、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常務理事、Wetlands(SCI)期刊副主編、PLOS Sustainability and Transformation 期刊主編、PLOS ONE (SCI/SSCI)期刊主編、《綠芽教師》總編輯。第十屆國際濕地大會國際科學委員、聯合國拉姆薩公約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觀察員。

相關獲獎經歷,包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林業及保育有功人士(2017)、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領袖服務獎(2011; 2017)、濕地期刊傑出副主編獎(SCI期刊)(2015)、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(2008),以及福特保育暨環保獎(2005)。

方偉達非常熱衷國際事務,舉辦SWS亞洲會議,擔任會議主席,2019年、2023年在韓國拉姆薩東亞中心召集亞洲大會。2019年會議獲美國總會頒贈亞洲唯一的濕地專業科學家證書(Professional Wetland Scientists, PWS)。在擔任拉姆薩公約(Ramsar)科學技術審查委員會觀察員期間,為亞洲惟一代表,透過國際交流互動與技術支援,提升我國濕地復育相關知識與技術,保育我國濕地生態環境。

他目前成功爭取到2024年11月12日至17日在臺北和臺南舉辦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年會(2024 SWS Annual Meeting),已經爭取了七個部會簽約共同辦理,將協助我國因應濕地和全球變遷議題,進行減緩和調適之永續發展方案。

方偉達表示:「獲獎之後感慨萬千;26年前我是環境保護專業獎章的承辦人,曾經頒贈給歷任署長,包括簡又新、趙少康、張隆盛署長」他說,在環保署受到長官照顧,離開環保署已經17年,本次得到專業獎章,非常榮幸。他鼓勵年輕學子,不要怕挫折。只要戲棚待得久,都會有粉墨登場的那一天。

方偉達專攻海岸溼地保護及復育研究外,也長期致力環境教育,研究國人如何以正確態度產生環保意識,但是一般民眾要身體力行需要更多的努力。「態度慢慢形成,行動稍微薄弱。所以是知識的巨人,行動的侏儒。行動上我們可以做得更多。」方偉達家裡沒有電視也沒有汽車,每天從復興北路穿越台大到師大分部上課,來回一個半小時。「環保不是只是口號,節能減碳可以做,但很少人走路,今天下雨我也走路來頒獎,淋得一身濕。」

從政府公務員轉到學術界後,方偉達認為除了各項法規制定以外,環保工作還是必須以人為本,才能永續發展。「環境教育法是比較強制的法規,規定老師跟公務人員每年都必須接受四個小時講習,但現在環保已經變成主流,環保到永續的面向還加入經濟跟社會層面,環保應該不離人的概念,把人的因素,像社會包容、經濟也可以成長,也有綠色經濟,這樣就非常完美。」(資料來源:永續所、中廣新聞網 /編輯:胡世澤 / 核稿:鄧麗君)

方偉達教授(右)從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王雅玢副署長(左)手中獲頒「112年環境保護三等專業獎章」。